为确保乳制品包装制品符合食品安全与生产要求,依据《食品安全法》及相关法规,制定乳制品包装制品生产许可证审查细则。审查内容涵盖包装材料、生产过程、质量控制及标签标识等方面。
一、包装材料要求
包装材料必须符合食品安全国家标准,如GB 4806.1《食品接触材料及制品通用安全要求》。具体要求包括:
- 材质安全性:包装材料不得释放有害物质,确保对乳制品无污染。
- 物理性能:具备适当的阻隔性、耐压性和密封性,以保护乳制品免受氧气、光线和微生物侵害。
- 卫生标准:材料生产、储存和运输过程需保持清洁,避免交叉污染。
二、生产过程控制
生产过程应建立严格的管理体系,确保包装制品质量稳定:
- 原料采购:采购的原材料需有合格证明,并定期进行供应商评估。
- 生产工艺:采用标准化流程,如注塑、吹塑或复合工艺,确保包装尺寸、厚度一致。
- 环境控制:生产车间需符合洁净要求,温湿度适宜,防止灰尘和微生物污染。
三、质量检验与记录
企业需设立质量检验部门,开展以下检验活动:
- 进货检验:对原材料进行感官、物理和化学指标检测。
- 过程检验:在生产关键环节监控参数,如温度、压力。
- 成品检验:成品需进行密封性、耐压性和迁移物测试,确保符合标准。
所有检验记录应保存至少两年,便于追溯。
四、标签与标识
包装制品标签应清晰标注以下内容:
- 产品名称、规格和生产日期。
- 材质信息及使用说明。
- 生产许可证编号和企业信息。
标签内容必须真实、准确,不得误导消费者。
五、审查流程
申请生产许可证时,企业需提交相关文件,包括质量管理体系文件、检验报告和生产记录。审查机构将进行现场核查,重点评估包装材料的安全性、生产过程的规范性以及质量控制的可靠性。通过审查后,颁发许可证,有效期通常为五年。
六、持续改进
企业应定期评估包装制品性能,采纳新技术和标准,提升产品质量。同时,加强员工培训,确保操作人员熟悉安全规范。
通过严格执行本细则,可保障乳制品包装制品的安全性、功能性和合规性,促进乳制品行业健康发展。